优化时间管理 践行双减政策
发布日期:2021-09-01 08:53:00   作者:鲁焕   

  今年521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,会议指出:减轻学生负担,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,做到应教尽教,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;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优化教学方式,全面压减作业总量,降低考试压力;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,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;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优化教师配置,提高教育教学水平,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。5月,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《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“五项管理”督导的通知》,指出加强中小学生作业、睡眠、手机、读物、体质管理,关系学生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,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。

如何破除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“顽瘴痼疾”?如何让“五项管理”等措施在学校落实落地?优化时间管理是“融合推进”各项减负措施的有效抓手。

学校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学生生命活动的平衡,防止失去平衡给学生成长造成损害。学生一天的日程包括睡觉、上课、做作业、锻炼等,如果各项活动处于平衡状态,学生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;如果其中某一项强行挤占其他时间,就会打破生活的平衡,形成“多米诺骨牌”连锁反应,给学生健康成长造成损害。

如果把学生比作尚未长大的小树,那么睡眠就像“阳光”,通过光合作用给予这棵树生命活力;体质就像“树根”,输送水分和养分;课堂教学就像“树干”,用自己强大的身躯支撑住整棵树;作业就像从树干延展出去的“树枝”,展示向外生长的张力;家庭教育就像小树扎根的“土壤”。因此,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需要各个要素平衡“滋养”。

(一)丰富课内外生活

1. 保障睡眠时间

教师、学生、家长都要懂得充足睡眠对孩子成长的极端重要性,要把懂得睡眠的意义当成“必修课”。家长学校开设睡眠科普课,教师开设学生睡眠指导课,学校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,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有质量的睡眠。

2.统筹安排作息时间

   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规定,即在校集中学习不超过8小时,每周在校学习5天,每天保证体育锻炼1小时。上学时间弹性化,早上8点前不上课,提前1小时开放教室和运动场地,安排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晨读和锻炼身体。多样化安排午休,在午饭后实施“弹性午休”管理,在保证“安静午睡40分钟”的基础上,为确实不需要午睡的孩子提供“自主学习第二教室”,如年级阅读室、阶梯教室、艺术专用教室等。

3.提供丰富的课后活动

学校社团有47多个,周三最后一节课安排学生社团活动时间,组织教师提供高质量、有层次的课外活动指导,为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作业指导。引进社会资源,聘请校外专家开讲座,组织参观社区各类展馆、德育基地或到劳动实践基地参加劳动等。

()实施体质“刚性”管理

1.体育活动时间不容挤占

学校强制保障每周3课时的体育课时间,制定监督机制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。保障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,学校制订雨天室内和晴天室外两套大课间活动方案。禁止教师挤占课间时间和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时间,并将挤占行为纳入师德考核“问题清单”。

2. 体育教学质量不容降低

学校制定体育教学质量“三全”监督管理制度。

1)“全面教学”,按照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》规定内容应教尽教,体育知识、体育技能和竞赛体育均列入体育教学计划并在日常教学中落实。

2)“全体教学”,每一个学生的体质都应得到提升,制定特异体质教学预案,让特异体质的学生不在体育课上当“观众”;制订竞赛选手训练方案,保持学校运动队常年训练,让体育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发展空间;全体学生都掌握“武术操”;每年召开一次全员运动会、足球联赛和篮球联赛。

3)“全程教学”,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贯穿各类体育活动的全程。体育是一门科学,每一项体育活动都应得到科学的引领,体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专业的指导。

3.体育评价与保障不容弱化

坚决执行落实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各项达标数据做到学生、教师、家长应知尽知,号召各方互相监督支持,确保体质达标落地落实。每学期安排一次全校统一标准的体质达标测试,将数据纳入学生和教师考核评价。统筹安排各类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,提高场地使用效益,让每个孩子的体育活动需求得到保障。体育经费充分保障,满足体育器材更新、场地维护、服装购买、设备添置等经费投入。

(三)提高课堂实践使用效率

课堂教学时间效率提高了,学生的作业负担、考试压力才能减轻,睡眠、体质等也会得到改善,学生在校生活体验就会轻松愉快。

1.推进教学方式变革,让课堂活起来

推进“学为中心”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行动,扭转“教师只关注教,而学生不是真学”的课堂被动局面。树立“学为中心”的课堂学习观,以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作为思考教学的根本。设立“学为中心”课堂特征标准: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,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;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,让学生能发生深度学习;搭建合作交流平台,让学生能开展合作性学习;创造自主思考空间,让学生能开展反思性学习;有合适的学习支架,让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学习。

2.优化课堂学习过程,让深度学习真发生

长期以来,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在机制研究不够,这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重要原因。学校致力于加强学习过程研究,提高课堂学习效率,促进深度学习真发生。在教学方式变革的基础上,学校提出打造“高效课堂”,旨在实现学习过程质的变化。

研究如何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,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方向,激发学生学习动力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,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真实的情境之中,唤醒学生学习兴趣。设计优质的课堂问题,让学生思维在问题链的引领下层层深入,让深度理解真发生。为学习的重难点搭建学习支架,清晰呈现学习进阶,为学习“更上一层楼”搭建“扶梯”。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进行总结反思,在回顾与归纳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、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。

(四)加强作业与考试管理

作业与考试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总结,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但是作业与考试代替不了课堂学习,更不允许作业与考试在课外“野蛮生长”。

1.推行校本作业,提高作业针对性

推行作业改革,实施校本作业,禁止“拿来主义”作业。强化校本作业目标意识:先确定单元素养目标,再分解单元素养目标到每一课时,最后完成课时作业目标指导下的练习题选编。以学情为依据控制难易程度:从课堂学习实际出发,设计有梯度的作业,即70%左右的基础题、20%左右的能力提升题、10%左右的拓展挑战题,让学生作业具有选择性。增加作业的趣味性:联系学生实际生活,设计创造性、趣味性、生活化的学科作业,提升学生课后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
2.建立作业量监控机制

学校推行10点后,不作业”行动,保障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睡眠时间。向家长宣传“深夜不作业”的重要意义,让家长理解、配合并监督。建立作业备案制度,班级填写《每日作业备案单》,控制日常作业总量。每月开展学生作业负担调查与反馈,发现问题及时调控。

3.实施考试管理,降低竞争压力

频繁的考试与成绩排名让每一个学生陷入“输赢”的竞争压力中,使学生丧失淳朴的心灵和生命成长的张力。学校制定考试规范,限定考试次数,每学期最多两次统一考试;教师不得举行“日日清”“周周清”等变相考试;不得公布考试分数排名。同时,提高教师试卷命题能力,除区域统一组织考试外,均由备课组教师自己命题出卷,提高试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。

(五)强化手机管理,家校合力呵护生命健康

一个未成年学生手机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,不仅在于眼睛近视、干扰课堂等,更在于游戏成瘾、恶俗读物等毁坏学生的精神世界。有人说,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”,并没有太多的夸张成分。

1.家校合力是关键

手机管理之难,并不难在学校,而在家庭。要想把学校的手机管理好,少了家庭的合力,手机管理就像“打地鼠游戏”,这边打下去,那边冒出来,很难取得理想效果。学校手机管理举措先要获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,在家校共商共管的机制下,手机管理就会很快取得效果。

2.教育引导是根本

学校召开关于合理使用手机的主题班团会,选出优秀学生代表成立手机管理宣讲队,对形成手机依赖症的学生进行科学干预,引导他们切实“放下手机”。

3.建立制度,精细管理

首先,减少学生手机使用。教师不得布置使用手机完成的作业,在校园内设置足够多的免费公用电话,在学生需要应急使用电话时,每个教师的电话都可以借用。其次,制定校园手机管理办法,加强制度约束力。定期开展“教室零手机”专项检查行动。当然,手机管理也需要人性化,为切实需要带手机进校园的学生提供方便,实行“进校交,放学领”的管理措施,为每一位班主任设置一个“手机专柜”,妥善保管学生上交的手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武进区人民路初级中学教务处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1年9月1日


相关信息


武进区教育网站群     版权所有: 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  课题网站

邮箱: rmlcz2017@163.com  地址: 湖塘镇人民中路82号

苏ICP备10052206号-1

公安备案号:32041202001011